邺沛茗回来的第三日, 孙良朋才得以见她一面,他笑道:“将军事务繁忙,想要见上一面着实是难。”
“王爷急唤我等回来,便是为了宣宁都督罗建安谋反一事,这两日都在商讨此事,所以难免抽不开身来见孙先生。”邺沛茗道。虽然孙良朋一直都是上佐,可是邺沛茗对他的称呼也不曾改变, 这说明邺沛茗并无轻视他,令他颇有好感。
“哦?此事有定论了?”孙良朋问道。
“还未,不知孙先生可有什么看法?”邺沛茗可没忘记孙良朋的出身和本事。
孙良朋沉思了片刻, 道:“罗建安乃武将出身,论行军作战,他的能力不差。且他治州汀州七年, 数次命人加固城墙,囤汀州、泉州、漳州的粮于汀州城内。此次他谋反, 想必是准备万全的, 要想攻克他,除非是以十倍甚至是数十倍的兵马才能轻易取之, 否则得从长计议。”
孙良朋的观点倒是说到邺沛茗的心里去了,她问道:“孙先生出身汀州,可知汀州的情况?”
“我已离故乡数年, 那边的情况却是未能亲眼所见, 不过……”他顿了一下, 转身去堆放着公文的柜子里翻出了一叠文书放到邺沛茗的面前, “这是在汀州的旧友偷偷寄送给我的办事公文。”
邺沛茗挑了挑眉,拿出其中一份公文大致地看一下,孙良朋解释道:“这是定安年来汀州、泉州和漳州的税收和粮食囤积之账目,可以很清楚地发现,自罗建安任宣宁都督以来,税收和本该上交太仓的粮食一半都进了罗建安的府库。这些东西入了罗建安的府库并不出奇,只是而罗建安行事低调,已经在暗中招兵买马,如今他借着贼军的名号谋反,追随他的百姓也多了,麾下的兵马恐已达两万人。”
“黄化及进犯岭南时,粮草十分充足,与他以往的情况并不相同。这点我本便有些在意,却不曾想是他在暗中援助黄化及。”邺沛茗道。也难怪当初黄化及的义军避开了泉州、漳州直取潮州,若是罗建安早便归降了黄化及,黄化及自然不会再作损己之事。
“贼军从汀州的杂罗接受了罗建安的援助,补充了粮草,而后才围困程乡。”孙良朋道。
邺沛茗又认真地看了几份文书,才道:“罗建安当初为何不随黄化及北上?”
“我想其因有三,一是当时将军还未挫败贼军,朝廷依旧把全部的心思放在贼军上,他若是公然追随贼军,则会遭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围击;其二,汀州、漳州和泉州地处偏远,他可暗中筹谋,以及把控泉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