甚严重,可官府都守着粮仓不肯赈灾,接济饥民,使得百姓流离失所。你帮着官府,便是助纣为虐!”
邺沛茗一声冷笑:“你知道吴三的人头被官府带回去的时候,百姓们是怎么样的吗?他们鼓掌欢呼,大呼官府为民除害乃一大善事!”
“这不可能!百姓或许会痛恨我们,可也不会因此而为官府拍手称好!”
“我且问你,闹饥荒的各州府中,可有岭南道的?有的话又有多少?”
那山匪哑口无言,支支吾吾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。石大明沉声道:“岭南道因雨水充沛,又无大的水灾,也无叛乱,可谓是偏安一隅。虽说因不少饥民南迁,又沿途毁了不少庄稼,百姓的日子过得艰苦,却还能勉强吃上一口饭。”他们打家劫舍,尤其是吴三一伙人,洗劫村子还滥杀无辜,无疑是将百姓最后一口能活命的饭给夺了,他们恨山匪,自然超过了恨官府。
“所谓‘水能载舟亦能覆舟’,不管是干哪一行的,若令百姓信服和追随则事竟成;若百姓憎恨厌恶,则事必败。石当家是个读书人,想必会明白此理。”
石大明道:“你连我是个读书人都知道?”
“石当家不管是在做买卖上还是行为举止,都可看得出是个读书人。若非读书人或富贵人家出身的人,是不会这样正坐的。”邺沛茗从他看见自己盘腿而坐时露出的眼神便发现了,更何况贫苦人家没什么讲究,是不会坐座席的,而是会像她一样坐凳子或椅子。
“好眼力。”石大明赞赏道,“虽说是个读书人,却也只是当过秀才。”说完便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像对自己的身份的一种极大的嘲讽。
他加入吴三的队伍,除了迫于生计,也是为了能改变吴三等人残忍的做法。只可惜他做不到,只能通过守规矩来让自己良心上好过一些,也不至于让自己成了枉读圣贤书的贼子。
“我此番前来,便是真心实意地与你交谈的。我想保护我的村民,给他们一片乐土,而我与尔等又无冤无仇,私以为我们还是有共赢的机会的。”
“共赢?”石大明隐约理解这个词的意思,只觉得邺沛茗的言谈举止也颇为有趣,看似没规矩,却懂得许多不读万卷书便不能理解的事物。
“你的口气倒是挺大的,如今天下动荡,朝廷腐败不堪,你想保护你的村民?凭你?!”石大明的手下不由得出言讥讽。
“而事实证明,我的确保护了我的村民。”邺沛茗也毫不留情地反击。
邺沛茗的话说的滴水不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