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句公道话了。大家听过说书先生说故事吧?一个故事总有沉闷的地方,不可能处处精彩,否则他说得累,咱们听起来也累呀。小道士这第二句诗应该就是这么个道理了。”“嗯,兄弟说的有点道理,咱们再听听?”秦行之停顿了一下,目光注视台上的白牡丹,最后两句一气呵成。“谁能为向天人说,从此移根近太清!”白牡丹听得清楚,禁不住全身一震,双目含着雾气,痴痴凝视着秦行之的面颊,再也不肯挪开。“公子懂我!公子没有嫌弃我的出身,他真的懂我,才会写出这样的诗句来!”此时此刻,白牡丹简直想不顾一切扑到秦行之怀里。如果说以前白牡丹仰慕秦行之的文才,也抱着寻得良人找个好归宿的小心思,那么现在的白牡丹没有一丝杂念,只觉得秦行之是自己的知己,只有秦行之才懂自己的心思,才明白自己是什么样的人。富豪们没等到设想中的“高潮”,大失所望,有几个人就吵闹了起来。王好古喝道:“给本官闭嘴!”众人吓了一跳,县尊大人发什么火嘛?大家快快乐乐玩儿而已,这么认真有什么意思,真没情调。王好古转向秦行之:“小道士,现在本官相信你了,那些词确实是你写的。本官这次犯了个错误,不该以貌取人啊。”您那是以传承取人好不好?秦行之笑道:“县尊客气了,贫道年少气盛,也有不对的地方,请县尊海涵。”说实话,刚才秦行之所写的诗比起前两首词来还差了不少,但王好古不得不承认,那也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好诗。反正以王好古的水准,这辈子就别想写出类似水平的诗词了。关键是人家小道士确实是现场作诗,并且写的真是牡丹。最后一句“从此移根近太清”更是和道门有关,这就更加坐实了小道士现场写诗的事实,完全排除了他剽窃的嫌疑。王好古对道士有偏见,却是个真正喜欢诗词的,否则当初也不可能对秦行之的第一首词赞不绝口。如今意识到自己冤枉了秦行之,心中竟然有一丝歉疚。要说大齐朝的官员,处理起政务来就一般般,却个个都喜爱诗词,王好古也不例外。“无妨无妨,若是本官被人冤枉,估计也会急的。”王好古大度的摆手。这个时候,即便王好古对小道士仍然看不顺眼,也不会表现出来。好歹是朝廷命官,一县的父母,跟一个小道士计较无所谓,如果被人知道自己为难一个诗词奇才,那是要被同僚耻笑的。秦行之腼腆的笑了笑,说道:“贫道也是有点争强好胜,又自诩对诗词有些研究,真是愧对道祖他老人家啊。”王好古皱了皱眉。每次听秦行之提起他道士的身份,王好古下意识的就觉得不舒服。凭什么一个道士就写出这么好的诗词?写诗作赋那是咱文人的
“贝嘉达文学坊”最新网址:https://www.begda.com,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