皇帝震怒,蔡邕跪伏在地,却并没有发抖。</p>
“悼文写了,自己念念就好。”刘辩对他说:“你再写一篇,朕就不问罪。”</p>
蔡邕抬起头:“陛下要臣写什么?”</p>
“董卓罪状。”刘辩说道:“只要朕满意,这篇悼文许你留着。”</p>
“臣不写。”蔡邕果然是个迂腐文人,他竟一口回绝。</p>
早猜到他会这么做,刘辩故意说:“不写也得写!”</p>
“董卓有恩于臣。”蔡邕脾气是不一般的倔:“他的罪状,臣写不了。”</p>
“写不了,那就株连九族!”刘辩转身要走。</p>
他刚要出门,蔡昭姬说了句:“臣女听闻,君子有容人之量。陛下身为一国之君,为何偏偏容不下家父?”</p>
“你父亲文章写的漂亮。”刘辩对她说:“一篇悼文,洋洋洒洒近千言。董卓罪状罄竹难书,让他写一篇怎了?朕为天子,莫非连个臣子都用不动?”</p>
“陛下贵为天子,家父也有无奈。”蔡昭姬说:“他既不肯,臣女愿为代劳。”</p>
蔡昭姬愿写董卓罪状,蔡邕错愕的看向她:“昭姬,可写不得!”</p>
“董卓对父亲虽有恩惠,却祸害朝堂、祸及百姓。”蔡昭姬说:“只要执笔之人不是父亲,情义也就到了。何必为了他,搭上九族性命?”</p>
蔡邕哀叹,不再多言。</p>
“写篇文章,闹的像是生离死别。”刘辩撇嘴:“朕又没说一定诛你们九族。”</p>
“写则生,不写则死,难道不是?”蔡昭姬问:“陛下以为,与生离死别有何不同?”</p>
“蔡邕是当世才子,朕早就知道。”刘辩故意打量着她:“你不过区区女子,也能写出文章?”</p>
蔡昭姬才情练达,很多大臣见了她的文章,都曾拍案叫绝。</p>
小皇帝竟质疑她写文章的能耐,让她很不受用。</p>
“陛下要是闲暇,在此等着便是。”她向刘辩欠身一礼:“臣女这就写来。”</p>
“你写,你写。”刘辩仍是一脸不在意:“朕倒要看看,能写出什么玩意。”</p>
蔡昭姬只觉着心口憋的生疼。</p>
还从没有人如此轻视她的文笔。</p>
她吩咐侍女取丝帛和笔墨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