于是他们寅夜出发。目标:剑庐。目的:救人或杀人。有浣花子弟,则救;见权力帮众,则杀之。不是你死,就是我亡——这是武林的规矩。也是江湖人的悲哀。萧秋水本来就不服膺那个“规则”。他不是江湖人,甚至不承认是武林人。他只是诗人,把诗写在生活和情义里的诗人。但是当他忽然什么都没有时——没有了兄弟,没有了朋友,没有了家人,没有了子弟,这时他忽然蜕变。他变得像个江湖人,冷静。无奈,可是狠辣!他变得像个武林人,好杀、嗜血,而且无情!他强迫自己变的,惟有变,才能活。而且才能报仇。他能变吗?从初战九龙奔江,到再入成都浣花,他的确已变了许多。他身边的人更变了许多。“浣花溪水水西头,主人为卜林塘幽”。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,仿佛还可以闻其吟哦:“终生历艰险”,“饿走遍九州”,唐代大诗人杜甫,在安史之战役,一再被俘,九死一生,历尽艰险,终于入蜀,越天险剑门,而到了四川成都,浣花溪畔,得以舒散心怀,漫吟:“橙林碍日吟风叶,笼竹和烟滴露梢”。草堂秋色,如诗如画。萧秋水、杜月山、曲剑池、古深禅师,还有曲墓霜、曲抿描一行六人,迅速穿过百花潭,黄昏时走过薛涛之吟诗楼,入暮时,来到了剑庐。剑庐是萧秋水的旧居,他年少喜游,名山大川,飞骑遍走,但最难忘的,却是他这一直未曾久留的咫尺之地。那漂叶的溪畔,那柳荫的水边,那浣溪纱的小丽人,那嬉戏在河岸的孩子,那鸡犬相闻于耳的风景人情……然而浣花溪今天没有人。连动物也没有。物是人非。难道权力帮走过的地方,真个鸡犬不留?萧秋水曾经在这里杀出重围,去请救兵。他离开时矢誓要重返。如今他回来了,却要重新杀出一条血路,才能进去。七月十四日。就算是孤魂野鬼,也该回到了人间。这个月色凄迷、夜色模糊的晚上,照着浣花溪的幽幽流水,萧秋水又回到他出生的地方。他们一行六人,轻功都高,踏地下留一点声音,飞掠不惊一片落叶。古深大师,原是少林高僧,少林寺高手虽重实战,甚少练习轻功,但少林弟子的基础,一向是最好的。古深幼时,已担着铁桶盛满满的水,来回少林石阶,每日不下百回,已具备了一流的轻功底子,少年时在梅花桩、竹箩筐沿上快步飞行,在轻功下的苦功,只怕很少人能比得上。杜月山的檬江剑法,本就要身法很好的人才能使用的。曲剑池的剑法,走古意一路,但他是三十岁方才学剑,是少数半途出家学剑有成的例子;三十岁以前,他是习“孤墓派”的轻功高手。萧秋水的“浣花剑法”,也着重轻灵,而且如今他一身无穷内力,再
“贝嘉达文学坊”最新网址:https://www.begda.com,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